習近平對美國“向亞太轉向”(“Pivot to Asia”,實際上是對中共軍政經圍堵的代名詞)的戰略對策是“一帶一路”,也就是以加強歐亞大陸的經濟整合來對抗掌有世界海權的美利堅帝國。這種“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的中國傳統式智慧使擅長小動作、陰手段的西方霸權頗有使不上力的無奈感;在實踐上則逼迫美國將主要戰線轉移到經濟貿易方面,也就是軍政經三項之中,中共唯一已經超越美國實力的領域。這是孫子兵法所說的“地利”,英文叫做“Choose The Battleground”,所以中共在面對當前美國的強力打壓之下,並不居於劣勢。
上一個回合的交鋒是AIIB,結果中共大獲全勝:英國人臨陣倒戈(參見前文《再談AIIB》和電影《Braveheart》;後者的最後戰役裡,英格蘭和蘇格蘭兩軍都收買了對方的部分部隊;臨陣倒戈顯然是英國的歷史傳統),使得原本心持觀望的其他強權不得不也急忙加入,其中最重要的是新近成為歐洲主宰的德國。我在《美國的歐洲代理人板塊重整》裡曾提到2014年初,德國對中俄的友好態度有明顯的冷卻,隨後它就獲得了對歐盟的完全主導權,背後似乎有與美國的利益交換。不過後來TTIP並沒有大進展,所以默克爾對歐巴馬的承諾應該是很有限的。在加入AIIB的問題上,她頂多只答應了消極處理,一旦英國公開加入,這個對德國有利的事就不能再耽誤下去。我們必須記得,既然德國已成為歐洲盟主,它的長期戰略利益就在於一個獨立、自主、團結、強大的歐洲,而歐洲最大的戰略威脅正是美利堅帝國,所以它私底下是支持AIIB的。這次被英國搶了先,默克爾在戰術上頗為惱火,是因為英國人沒有事先照會她,破壞了歐洲的“團結”,但是氣並不能出在中共頭上。
歐巴馬既然已經決心視中共為頭號戰略敵手,就必須在次要方向進行戰略收縮(尤其是中東,參見《與伊朗的核子談判》;最近與古巴的和解,則是為穩固自家後院拉丁美洲所走的第一步,我將另外詳述),同時在經貿方面打擊中共。上面提到的TTIP是分化歐亞大陸兩極的主要手段,但是真正直插中共的亞太腹地的進攻步驟,則是TPP。TPP原本是智利、紐西蘭和新加坡三個小國在2002年啟動的自由貿易協定;2008年初,美國加入;2009年歐巴馬上台之後,才將它視為戰略優先,並且大幅向西擴張,尤其是日本在親中的鳩山由紀夫被搞下台之後,成為反中的急先鋒,於是TPP基本上成為美日澳經濟同盟的同義詞。不過前幾年,美國人沿襲傳統的高姿態,不但把TPP當作一項經濟戰略上的武器,在戰術上也非佔盡便宜不可。澳洲的經濟和美國相似,倒也還罷了;日本的農會卻不願對美國農產品完全開放;其他如馬來西亞和越南這種開發中國家,更是對讓美國金融服務業長驅直入和對美國科技公司付高額專利費頗有意見。結果是大家談了六年,進展卻極小極慢。
上個月AIIB後來居上,對美國的刺激極大。一夕之間,美國人了解到TPP的戰略急迫性,不能再因戰術利益而繼續拖延。雖然談判交涉的過程一直是完全秘密的(也就是台灣所謂的“黑箱作業”,而且一黑就是六年),所以我們還看不出美國會如何對日本和越南讓步,但是昨天有兩件蛛絲馬跡,使我相信歐巴馬已經決定不惜代價,在未來幾週內(六月底前?)完成TPP的談判。首先是共和黨主控的眾議院,竟然順利而且快速地通過了Fast Track Negotiating Authority(又稱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TPA);這是授權總統全權交涉自由貿易協定的法案,也就是國會許諾不修改談判出來的條文;若是沒有TPA,則其他國家怕條文被美國國會改掉,談起來自然很消極。歐巴馬求國會給TPA已經求了六年,結果這次兩天就搞定了。共和黨自從歐巴馬上任之後,不論他政策的善惡得失,一概阻撓否決,所以被稱為“不黨”(“Party of No”);在2014年奪取了參議院之後,更是變本加厲,沒有一項歐巴馬提出的法案或人事任命能過關,例如法務部長(Attorney General)Eric Holder早想退休,但是歐巴馬提名的新人選Loretta Lynch雖然沒有任何非議,參議院依舊用拖字訣就是不予審查。這次TPA竟然說給就給,顯然是美國真正的權力核心,也就是財閥們已經達成共識,不能太貪心,否則亞太的經貿網絡可能被中共整碗端走。既然幕後的老板已經點頭,美國的TPP談判代表必然也獲得授權,可以酌情讓利,以求快速簽定協約。
所以昨天傳出的另一個消息也就有了合理的背景:亦即韓國派出的TPP談判代表被美國人趕回家了。韓國和美國在小布希任內簽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依韓國人的習性,他們斤斤計較,佔了美國人不少便宜(或者說美國人沒有佔到一般的便宜)。後來TPP開始交涉之後,韓國人覺得條件比美韓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還苛刻,就不是很積極,一直處於觀察狀態。上個月美國開始在談判中讓步之後,韓國似乎得到了風聲,趕緊派了談判代表到華盛頓要求正式加入TPP,沒想到美國人根本連寒暄都懶得打,直接叫他們回家等TPP成立之後再來談。這當然不是因為美國人不想讓韓國進TPP,也不是因為韓國入了AIIB(其他的TPP創始國,如澳洲、紐西蘭和越南等,也都加入了AIIB),而是韓國人砍價太厲害,如果讓他們上了談判桌,TPP只怕再談三年都談不攏。總之,美國對TPP已迫不及待到連韓國都懶得搭理的地步,所以應該很快就會完成談判而正式簽署了。接下來中共自己的亞太區域自貿協議(亦即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就必須加一把力;東亞諸小國左右逢源,可真是幸福啊。
【後註】在五月12日,美國參議院在TPA授權案上,以52對45票,沒有克服所謂的Filibuster。事後,中文媒體普遍誤解這個投票的真正意義。首先這不是封殺,而是暫緩;參議院有超過40名參議員反對現在對這個法案表決,法案就必須再等,但是並沒有被否決,隨時可以再投票。
這基本上是工會控制的民主黨議員對財團控制的共和黨給下馬威,要收買路錢。 TPP裡面有很多前所未見的條款,賦予財團新的權力,例如各國政府不能自行規範財團,必須由TPP成員國(最終也就是美國)一致同意才行。工會說你甜頭那麼多,我們也要分一杯羹。財團現在很急,因為到年底大家就會完全投入準備明年的大選,2016年基本上什麼事都不能辦(每四年至少有一年空轉,這樣的製度還好意思大吹大擂?),所以必須把TPA很快搞定,才能留下幾個月來做像是與日本談判和把TPP條約推過參議院+眾議院。
美國的政治原本就是巨頭分贓的談判過程,20世紀的兩個羅斯福盡力想建立獨立而專業的官僚系統,但是在1970年代後財團反撲的過程中,官僚系統的功能被閹割了(但是人頭還在),結果現在美國聯邦政府又成了巨頭分贓的談判桌。
【後註二】結果只用了一天,財團就對工會做了足夠的讓步;參議院對TPA已不再有意見。奇怪的是中文媒體對這事普遍忽略。
【後註三】今天(2015年五月22日)美國參議院以62:37無條件正式通過TPA授權,法案現在移交眾議院,預計在六月初表決。
廣告